关于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的透视及分析_预警信息_浙江经济犯罪侦防网
首页 >  预警信息 > 正文
关于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的透视及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其主要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技术及平台实现业务活动。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青睐,是因为其具风险低、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但“任何高速发展的事物必将伴随其自身成长的烦恼”,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缺位,极易引发经济犯罪风险,成为经济犯罪活动的又一“重灾区”。如今,在互联网金融疯狂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安全已成为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

  造成互联网金融安全的风险因素很多,比如法律设置空缺的风险、国家金融政策与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所带来的风险、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等等。

  近期,报纸、媒体等大量披露了当前滥用个人信用信息的案例,我们发现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现实问题,泄露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包括隐私的事件频繁发生,个人信息、个人信用成为了随意买卖的商品,从而从客观上影响到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具体的滥用方式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表现为有关机构超出所办理业务需要,收集大量非必要或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比如一些商家在办理货款结算积分卡时,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信息、学历、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无关的信息等情况。

  2、擅自披露个人信息。即有关机构、个人未经法律授权或本人许可超出必要限度地披露他人个人信息。最典型的就是有些银行通过网站、电子显示牌等披露欠款者的个人及家庭信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擅自披露投资者身份信息、持股信息等。

  3、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这种情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社会上大量兜售的房主信息、股民信息、车主信息、电信用户信息、患者信息等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

  发生以上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情况后,从客观上给互联网金融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比如以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个人信用信息为依托,在互联网上设立钓鱼网站进行诈骗、复制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欺诈等等。在无法做到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安全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违约情形将会大规模爆发,责任追究机制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情况,群众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管理。要增强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意识,使用名片、在网站上注册邮箱、淘宝购物使用的信息、街头填写问卷的调查表、去商场超市办理会员卡时填写的个人资料,都有可能成为个人信用信息泄露的源头。因此,在从事以上活动时,多长一个心眼,便能有效地防止自己的信息被泄露。